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跨越海洋的 Critical Pedagogy 批判教育學對話

美國  迪堡大學  學生楊雅婷 來信

來信一:

我目前在美國迪堡大學讀二年級。
我的專業是教育。然後這個學期我上了一門課叫做“Critical Pedagogy”。這堂裡我們有讀到Freire 的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在讀他的書的過程中我開始對他的理念感到非常有興趣而且想進一步地探討。
所以有一天就去雅虎搜索關於這些資訊於是就找到了你們!
我希望可以對貴中心有更進一步地認識同時非常希望可以有機會跟你們對話。


來信二:

我十分興奮可以進行這樣的隔空交流。
如您所知,我現在上的這一節課叫做 Critical Pedagogy,所以我們的閱讀材料除了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之外,現在正在讀的是 Jeffrey Duncan Andrade 的 The Art of Pedagogy。   我們上課的形式基本上是這樣的~ !

因為我讀的是文理學院,所以一個班正常來說有15-20多個學生。進到教室後教授叫我們把椅子圍成一圈。之後老師就跟我們一樣坐在位子上了。很奇怪的是距離上課時間過了10-15分鐘,但老師還是沒有講話(我們一個星期有兩節這樣的課,一堂課90分鐘)。我們就開始緊張啦,大部分的人都在看別人在幹嘛,不然就是低頭。然後教授就一直看我們,我們也看著她,有時候教授還會微笑。

好了,過了20分鐘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個女生說 “我們可以開始了嗎”, 然後她介紹了她自己,接著我們就繞一圈介紹自己。之後安靜了一下,不過這次的沉靜比較快被另一個人打破了,他說,“談談大家對這節課的期待吧。或者說想從這節課裡學到什麼?有誰了解什麼是Critical Pedagogy嗎?” 然後,每個人也輪流講了一圈,我們有談到 “popular education” 還有其它陌生的名詞。就其實那個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所說的這些術語到底是什麼,但我們想要了解。

於是這節課主要在同學與同學的討論直接結束。在輪到教授談談對這節課的感受時,她問我們,她大概意思是說所以知識就是老師準備好的教案,老師準備好的syllabus,然後我們等著老師把這些知識倒進我們的頭腦里嗎?” 她說完這句話之後,我覺得大家多多少少有點意識到老師說這些話的背後意思。

當天的作業,老師要我們寫我們對那堂課的感受。然後很多同學都說其實他們也想要打破那份沉默,但是就是沒有膽量冒那個險,因為怕會冒犯老師。還有人說意識到沉默的力量,無聲勝有聲。到更後來,我們才明白老師第一天給我們上的是什麼,她要我們重新思考,思考什麼是教育。要我們反思我們過去這十幾年來的所受的教育是怎麼樣的。

其實我還蠻訝異的!因為我還以為只有亞洲國家的教育體制是屬於學生比較被動,那種填鴨式的教育。但沒想到,在美國,也同樣出現這種問題。(雖然美國相對來說還是比我們靈活一點...)老師就說,我們習慣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都是等著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什麼,該怎麼做。我們習慣與等老師給我們東西,然後很多時候根本想都不想那是什麼東西就大肆的吸收了。而且這種動作已經維持了幾十年了,以至於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習以為常了這種 “等待老師教授知識給我們”。

但是我知道從小老師就說要我們“主動”學習也不是沒聽過老師這樣跟我們說,但是我認為我并不理解,(它不停地讓我想到Never Let Me Go 裡面的台詞“told and not told"  http://www.shmoop.com/never-let-me-go/lies-deceit-quotes.html) 或者我更進一步想,那些時候老師所指的”主動"學習是否是真的要我們主動學習?還是只是要我們更"主動”地去接受教育體系的這種"被動"學習?因為我們就只要把書背的更熟就好啦,我們根本很少去思考為什麼我要背書這件事,還有背書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時候的我只知道老師說背書就對了,好那我就背,反正就是背的越好成績越好嘛。

但現在這個教授想要告訴我們的是,要開始有意識,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由於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這本書真的深奧.. 所以裡面的很多概念都不太明白,但上課又沒有太多時間討論到課本上的東西,我就問老實說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要寫一篇paper但我意識到我不知道該怎麼寫因為一來我真的不敢說我說的對不對也不知道寫什麼,沒有頭緒,並且很多概念不清楚)教授就告訴我:那妳是不是應該要對自己的學習更負責呢?如果不明白的話上課有沒有提出來,我說沒有... 然後老師就說對呀,所以應該有問題的時候要主動去求救,不懂就要及時問老師或問同學,而不是被動地等待。
(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Hi328_mYI 這個是講解那本書的網站,它幫助我很多。 這一視頻的筆記我附加在這封郵件里! 不知道為什麼目前只有前兩章的..這些網站上都有的 :))

抱歉..我不知道說這些會不會離題了.. 我一直在解釋這節課怎麼上跟我自己的感受.. 希望我說的這麼多東西可以讓您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知道這節課的進行方式。

然後由於我們在這本書身上并沒有太多的時間能夠討論,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花在討論問題(就像我所說的,課程的設計是老師要我們全班一起想,所以很多時候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會多過實際上討論書本的內容。所以我真的很高興可以遇見你們,然後剛好又可以一起討論這本書!

下一封郵件我會把我們上課的內容做一個整理,再email給您。

最後就是我看了 2013年台東青少年在地發聲-夢想豐收。覺得很感動...他們真的很厲害...
還有那句台詞 
“我們的夢想是否可以出發,在我們的心裡永遠都可以飛。
像雪白的雲朵,掛在太空,永不掉落。”
很感人... 真的覺得他們很厲害,能夠大聲的把自己的聲音說出來...而且把他們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這個真的好難得 也希望有機會能夠進一步地認識他們,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看到他們身上,并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東西...

想請問的是,是什麼契機讓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在台灣被實現?
劇場短期與長期的願景是什麼?
然後其實最想問的是,為什麼會想成立這樣一個劇場?
我看到主頁上說,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
多的是『聽話』的機會,少的是『對話』的能力。
聽話,讓我們忘記思考、忘記自己要什麼?可能改變什麼?也忘記了夥伴在哪?
對話,才能讓我們聆聽自己,也聆聽別人,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探問可能的改變在哪。
讓人做自己的主人,自主而自信的表達自己,攜手創造更人性化的世界。
實踐與弱勢社群在一起的培力行動,
讓劇場,成為弱勢民眾為自己發聲與轉化社會的工具!

我十分讚同這一個理念!也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但想請問目前劇場在台灣的整體趨勢為何?然後遇到了哪些比較大的困難?認為如何能讓更多人認識到劇場想表達的意思?

當然!希望我們可以開始并持續交流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這本書!
也非常期待您的回信。

Best,
雅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