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答客問 中正大學 弗雷勒專題小組 (一)

2013年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弗雷勒Paulo Freire專題小組】邀約訪談。

訪談大綱:
1.   機構最初始,是什麼原因讓創立者有動機想要創設這樣的論壇劇團?營運至今,組織的願景是否有所改變?
2.   請問貴機構的組織架構?
3.   在運作論壇劇場的過程中,是否曾遭遇過什麼困難?
4.   我們在TO官網上閱讀文章時,發現每個論壇劇場似乎都是在工作坊過程中進行的,故想請問論壇劇場的運作方式是否是包含在工作坊的活動中?若是,那麼論壇劇場最初在舞台上的演員是否為工作坊的學員?是否有貴機構的工作人員參與演出?
5.   工作坊的講師主要來自哪裡?師資上有無設定篩選的資格?
6.   根據貴機構網頁上的「TO大事紀」,我們看到今年有展演的行程,想請問該展演是否是 延續某場工作坊而來?亦或是貴機構有專屬的演員團隊,所另外發表的演出?
7.   想請問在工作坊中進行的論壇劇場,是否會對外開放,邀請工作坊參與者以外的觀眾前來觀看?
8.   對一位第一次參與受壓迫者劇場的觀眾來說,如何讓他察覺到論壇劇場與一般劇場的相異 之處?
9.   在我們組員的認知中,臺灣人較不習慣表達自我的情感,故想請問貴機構在運作論壇劇場 的過程中,如何去引發觀眾的分享意願,使他們進階成為觀演者?
10.  在網站上看到貴機構會記錄下工作坊學員的回饋意見,請問除此之外,貴機構是否還另行其他方式(例如量化問卷或質性訪問)檢視論壇劇場的教育成效?
11.   雖然學員(演員、觀演者)參與論壇劇場時,或許能透過學員的分享短暫評估學員的收穫,但在劇場結束後,如何知道學員們之後是否有將其應用於生活之中?


中心 針對小組訪談大綱    回問:

Q、你們認為論壇劇場和弗雷勒的批判教育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答   :在我們小組的認知當中,理解如下:
  弗雷勒的「批判教育學」試圖去消弭在社會結構造成的種種不平等(ex.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階級剝削…),最終的目標希望打破階級的迷思,消除社會中不平等的複製,並能在過程中培養學員的批判素養,讓他們能去反省自身所在的社會處境,並懂得為自己的「受壓迫」發聲,落實民主的公民社會。而批判教育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於引導學生願意發出「聲音」,聆聽學生的想法與意見,幫助學生透過「對話」達到自我覺察,並透過反思與自身的經驗連結與轉化,最後促發他們希望改變的行動意志。

  我們認為這些觀念可以套用至論壇劇場與工作坊的過程中。在工作坊中,講師營造一個參與者能自由「發聲」的學習環境(不論是肢體的表達或口頭上的發聲),參與者彼此在各自的發聲中形成「對話」,並在團體討論或是個人省思時進而深入思考,與自身的經驗連結,最後,與其他學員的經驗故事融合發展成一齣劇。
  而在論壇劇場的形式中,第一次表演會演繹一次劇本及解決方式,接著會先問台下的觀眾是否接受這種解決方式,(本組認為這裡是促進觀眾批判思考的一個步驟,正確的答案不是制式的,不是只有一種),在第二次的演出中,台下觀眾不再僅是觀眾,而是有希望改變主角境遇的觀演者,觀演者能上臺取代各演員,呈現其他的壓迫方式,或是解決壓迫狀況的方法,本組認為這種行為算是第一次表演的演員與第二次表演的演員(包含演員及觀演者)間的對話,而第二次的表演也算是觀演者們的「發聲」,在台上的演員演繹時,其實也正在培養觀眾們「行動」的精神,促使他們成為觀演者,更期待他們能將其應用於未來的生活中。

Q、為什麼訪談大綱只針對論壇劇場技術操作手段和方式

答 :我們在貴單位的官網上初識「被壓迫者劇場」此名詞,剛開始其實不甚明瞭其意涵,在閱讀學者 Augusto Boal 的相關理論及貴單位所撰寫的數篇文章後,才真正對「被壓迫者劇場」有了認識,而在理解後我們對其中的「論壇劇場」有較深的感觸及共鳴。

在成人教育的訓練之下,成人教育工作者追求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而非單向、上對下(教師對學生)的傳統教育模式,同樣地,在一般普通的戲劇表演模式下,一個劇碼可能有其所欲傳達的意義,但每個個體(個人)對接收到的訊息理解並非相同,即便看同一齣劇碼每個人的感受皆有所差異,但在「論壇劇場」的形式下,每個觀眾都不僅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在觀看戲劇的途中他們更能主動的去佔位、取代舞台上的演員演出該角色、表達他們的想法,從觀眾成為觀演者。我們認為這樣的戲劇形式其實已經不只是一齣戲劇表演,對觀眾來說更是一種深刻且有效的反思及學習,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非正規的成人教育了。

而在成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理論的應用,我們認為理論是死的,如何應用在教育上則可以有很多方式。因此我們在訪談大綱中主要是以論壇劇場為主軸,希望可以了解貴單位在實務上是如何操作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