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讓身體及創造力自由飛翔

文:蘇盈如   

結束忙碌的一天後,寒冽的冬季裡能夠喘口氣,讓熱水洗滌一身的疲憊,再舒服不過了。當温暖的水灑在皮膚上,耳中忽然聽到“啊~~”一聲悠遠綿長的聲音,過了幾秒鐘才恍然意識到這聲音出自我的口中。啞然失笑後,知道這必定是參加被壓迫者劇場後所帶回來的副產品。

隨著氤氳的熱氣,思緒飄回三個月前,到監獄參加工作坊,各式充滿感受性的活動中....

第一個震撼是聽到萬老師說:“犯錯,在劇場是娛樂他人的笑點。”當下很有感觸:在我們成長中,所有的訓練,學習,都是希望除錯,改善,修正。從來沒想過劇場中的錯誤反而是特別的,珍貴的。原來,所有的人,事,物,只要擺對地方,就有他的價值。想起北監高聳厚重冷酷的金屬側門前,一片花木扶疏的紅色矮牆後,是一間間灑滿陽光的獨棟國宅。兩相對比,有著難以言喻的遺憾....


之一  熱身

每一個剛開始的團體氛圍,免不了社會化的禮貌凝滯,每個人都可能帶著未處理完的工作;昨夜不愉快的怨氣;前來上課途中的愉快插曲。。。種種心情來到團體。老師總會温柔,循序漸進地以活動引導大家暖身,準備好心情,進入團體。


在一個比一個古怪的嗓音,一次比一次誇張的肢體動作中,身體漸漸放鬆了,最明顯的是大家臉上出現孩童般頑皮的笑容,笑開了。而這,還只是課程的開端,老師可是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遊戲在等著呢。

之二  遊戲

魔羯座,排行老大的我,童年在幼稚園及爸媽工作場地旁幽暗文具行長大。沒有活動空間,缺乏玩伴。遊戲,對我是個陌生的名詞。有人會說:“玩遊戲哪有什麼困難的?”是的!缺乏跑跑跳跳的遊戲經驗,對我造成的深遠影響是肢體協調性不佳,難以放鬆,以及勇於冒險犯難精神的匱乏。

回想成長過程,在每個學習裡。我必定要先弄清楚規則,再戰戰兢兢,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個目標。這個習慣,讓我從小就被視為乖孩子,模範學生,但也型塑了嚴肅拘謹的我。

老師要我們在地板上,以各種速度,各種姿勢,不斷切換,移動。剛開始,深怕自己走的“不好”,不符合老師的規則或期待。驚覺自己又陷入舊有模式後,噗哧笑了出來,調整好心情,學著放開自己,不久後,發現自己故意走著和大家不同,相逆的軌跡,完全不怕撞及迎面而來的同儕。小小頑皮,小小叛逆的心思,悄然現身。

持續地走著,發現自己走路姿勢越發挺直自信,而且心情愉快。看著同學們也各自精彩地享受快慢交錯的過程,沒有人因為我的不遵守路徑而生氣或受傷。此時,放下擔心也領悟到在不衝撞規則的情況下聽循內在的聲音,真是件愉悅的事。


之三  肢體雕塑

創作,觀看。是雕塑中的兩大元素。

習慣言語表達的我,在拿掉這項利器後,要如何傳達我的理念呢?真是個大難題啊!

從單一,個別靜態的雕塑到集體,動態的創作。我們不斷地嘗試肢體的可能性。漸漸地,犀利,邏輯的大腦彷彿停止運作,取而代之的是身體感官的甦醒:原來手指再往前多一公分,渴求地表現程度就加倍;肩膀往下一點,悲傷的感受便能如實地表現出來….

  這是非常奇妙的感覺。明明是自己使用了四十多年的身體,卻好似不曾真正地正視它;不曾好好地和它相處;不知道如何透過它傳達喜怒哀樂;甚至不清楚它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只是習慣性地挑剔它:腿太粗,腰太肥,手臂不夠纖細,皮膚不夠緊實….

  經過創作,觀看,重複練習下,不僅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即使透過衣服,也能感受到夥伴們肌肉的放鬆與否。


之四 溝通

  除了言語,人類還可以如何表達自我?
  答案是:肢體動作,表情和音調。

  雙人舞動是我特別喜歡的活動。在郭江龍老師挑選的輕柔音樂中,和夥伴手心相對,翩然起舞。兩人手掌相對,看似比單人舞多了限制,卻也多了温暖。也
再再考驗兩人默契和性格:由誰開始帶領?何時交出主導權,換人帶領?當我累了,想不出舞步時,對方願意接手嗎?能夠感受到夥伴只是放緩速度還是想交出帶領權嗎?對方能不能跟上自己的步伐?還是不管與誰相伴,我都能享受音樂,享受不同伴侶的迥異步調?

  另一個有意思的活動是兩人只能以無意義的聲音互動。未嘗試前,充滿疑惑。心想:“這應該只是鷄同鴨講吧?”沒想到每一組都能持續對談,事後核對情緒也八九不離十。這真是太神奇了!用言語溝通時,都免不了發生誤會,不了解的狀況。拿掉語言,為什麼反而通行無阻?

  下課回程在車上看到一對聾啞人士以手語比劃,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平常的我們,急於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急於說服對方,忽略去聽對方到底說了什麼,想傳達什麼;而遊戲中,陌生的語言取代母語,為了合宜的回應,我們必須更仔細認真地看著對方,聆聽對方。

  原來,仔細傾聽才是溝通真正的密訣。


之五 順服

第二天下午有個活動,讓自己的臉跟著夥伴的手心移動。或許是身體累了,心中很快冒出質疑的聲音:“好累哦,這有意義嗎?”隨即另一個聲音出現:“玩耍需要意義嗎?就玩吧!”於是我把夥伴的手想像成太陽,而我是追逐陽光的向日葵。說也奇怪,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而我仍戀戀著燦爛的冬陽。

柔軟,順從,向來也是我的議題之一。當可以放下責任,放下外界評價,僅僅單純地跟隨,服從,原來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啊!


之六 尾聲

臨床心理師們念茲在茲的是學習更多可用的遊戲方法,而被壓迫者劇場的核心理念則是讓不擅長言語表達的弱勢族群能夠擁有一個抒發表達的管道,兩者目標略有不同。

稍有遺憾的是,中途插入,只參加了天的工作坊,還無法學會從素人到一齣完整舞台劇的所有歷程和內涵。不過,因緣際會得到上課機會的我,從二位老師身上看到,他們願意為弱勢族群長途奔波,深入偏鄉,不惜自掏腰包無悔付出的美好善念;北監心理師、社工們絞盡腦汁為感化受刑人的認真,才是我最珍貴的禮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