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實驗教育中心 工作坊反思

          被壓迫者劇場的一天:身體、信任與選擇        反思者胡庭碩


我們是彼此的鏡子



這一天,我帶著開放的心來到被壓迫者劇場的身體工作坊,從遊戲、動作、交流中體驗自己的身體,也感受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這是一場充滿驚喜與收穫的學習旅程。


傳遞訊息的力量

我們從最簡單的遊戲開始——介紹自己的名字,然後用掌聲傳遞給下一個人。看似簡單的動作,卻強調了「眼神」的重要性。我們不只是說出名字,而是在彼此的注視中確認「我在這裡,你也在這裡」。

接著,我們嘗試不同方式傳遞名字:順傳、左右傳、自由傳。每一次選擇怎麼傳遞,都在提醒我們——「我們擁有選擇」。這句話像是種子,在我心裡發了芽。


身體的遊走:聆聽與回應

我們開始自在地在空間中移動,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隨著指令改變步伐,蹲下、跳起,或與夥伴一起行動。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被叫到」的感覺,那代表我被看見、被選擇。但也發現,有時被選擇的成本好像很高——如果我想要更多人選擇我,那是不是意味著我要「更有價值」?這個念頭在心裡轉啊轉,讓我想起生活中那些邀約與選擇的時刻。

三人、四人時,我試圖靠近想要一起行動的人,但有時未能如願,這讓我很在意。像是在學校分組時,想加入某一組卻沒有成功的感覺。這些遊戲讓我重新感受到那些過去的經驗,也讓我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


接住球,也接住當下


接下來的遊戲是「傳球」,我們要用肢體傳遞和接收訊息。我本來以為自己不可能成功接住球,但實際上,我的成功率比想像中高了十倍!而且每一次掉球,都不是失敗,而是讓遊戲能繼續下去的機會。

有夥伴詢問如何更好地接住球,老師解釋:「這顆球是特別挑過的,不能是普通的棉花球,它會彈起來。所以,接球時要收進來,而不是往前,不然就會彈掉。」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很多事情——我們是否總是習慣性地「往前抓」,但其實,學會「收進來」,才能真正接住?

最後,我們的一組成了「表演」,大家圍觀我們玩球。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們不只是「在玩」,而是一起創造了一場美好的交流。有人分享:「要把球當成禮物,而不是責任。」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或許,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這樣看待。


閉上眼睛,打開信任

下午的第一個活動是「閉著眼睛走路」,身邊有四位保護者。閉上眼的瞬間,我感受到一種奇妙的安心感——我可以把自己交給他人,專注於身體的感覺,這是我一直很想練習的事情。

然後是「開車遊戲」,一個人負責指揮,另一個人像車子一樣移動。我發現自己有強烈的衝動,想要「開快一點」、甚至「去撞東西」。原來,我內心渴望更多的挑戰與刺激!


表達與回應:讓身體說話

我們圍成一個圈,一個人站到中間,做出一個動作並發出聲音,接下來大家一起模仿三次。我突然想到,這和早上我們呼喊彼此名字的方式好像——「大聲說出自己想要的,然後讓所有人回應。」這是一個強烈的訊息:我可以為自己發聲,而他人也願意接住。

最後,我們討論自己的挑戰與期待,並進行「對對碰」交流。當沒有人想要當「頭腦」時,老師邀請完全不想動頭腦的人出來,然後轉換成大家給他指示。我發現,當我們不再執著於「一定要給出什麼啟發」,反而更容易找到彼此的連結。


雕塑:用身體創作,用心體會

最後,老師邀請我們做「雕塑」。藝術家不先解釋意圖,而是讓大家自由解讀,最後再由藝術家分享創作的想法。這讓我想到——有時候,創作不需要太快給出結論,而是讓觀者自由體會,這樣的經驗才更完整。

在團體雕塑中,我對面的夥伴也拿了一張椅子坐下來,和我這位輪椅使用者形成對應。但我心裡有個小小的念頭:「坐著的表現型態會不會比較受限?」我想要挑戰自己,即使坐著,也能展現豐富的表現力。這讓我更想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更有力量,去實現更多可能性。


謝謝這一天,謝謝老師

這一天,我不只用身體參與了活動,更用心感受了每個瞬間。我體會到「選擇」的重要性,體驗到「信任」的力量,也學會了「接住」當下。我很感謝老師的帶領,讓我有機會在這個場域裡探索自己,也感謝每一位夥伴,因為有你們,這些經驗才變得如此珍貴。



這不只是一場工作坊,而是一場深刻的學習旅程。而這份禮物,我會好好收進心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