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被壓迫者劇場引導者的功課

文:馬正榮  中國濟南。婦女網路與培訓中心 社工 

                     只要能放心地去說,只要有懂的人在聽,
                     說過去的苦,說過去的痛,
                    在敘事中就得以轉化。~~~~金樹人《如是   深戲》


 第一次聽到被壓迫劇場(以下稱TO)不太懂這是什麼,以為就跟那些戲劇表演似的。同時也在想,難道劇場也可以用在社會工作中嗎?我很好奇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工作和培訓方式。

        等到接觸後,老師先講了些劇場概念,然後做了很多遊戲。在種子師資培訓時,我一開始會放不開,甚至覺得自己挺緊張的,也有些迷茫和疑惑,十分懷疑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東西嗎我能夠學會嗎?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培訓方式,是有壓力的。
為啥玩這樣又那樣的遊戲!?!

        兩天後可能是跟大家慢慢熟悉,隨著老師的講解也更瞭解培訓的內容,壓力變小了,身體開始放鬆了。但是,就以往的上課經驗,培訓課多用講說、座談的方式,這次培訓更多的是新鮮,整個過程不外玩遊戲、分享感受,很少用腦袋思考和語言表達。

    第一次種子師資培訓我體會最深的是——做自己的主人。以往自己在機構帶領小組活動,我們社工最怕學員不積極參與,因此更多考量的如何能鼓勵他們參與進來。其實,社工的工作也常講『讓案主自覺』,但是當我們自己帶活動時卻很容易忽略了它

     工作坊中還有一點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關於萬老師說TO引導者具備的三個能力:敏銳的社會意識、學習的能力和不當“老師”的能力。其中很重要卻與自己平時習慣不同的是:不當“老師”這一點。它讓我聯想到平時帶小組活動,帶領者起的是領導的角色,時不時就會出現以“老師”的態度自居教導參與者。對帶領者來說,在帶領活動時會很想掌控過程生怕出差錯,希望參與人員能夠聽“我”的引導和指令。然而在整個TO培訓過程,我所感受到的是持續地發現自己、感知自己,同時也去感受身體的回應,它彌補了自己在語言上沒有足夠表達能力的時候,肢體同樣可以表達清楚的限制。我發現,有時肢體的表達反而更有力量。

我的實踐報告
        培訓回到機構,我和同事們照著老師的那些遊戲,針對我們的服務群體(社群婦女、女性性工作者)和大學生志願者進行練習。第一次練習帶領多少會覺得不太順利、不夠靈活。幾次下來,自己覺得在運用上是比較死板的,分離的;要麼就只是用了遊戲的部分,要麼就只是單獨的雕塑呈現。我開始疑惑,這遊戲的使用跟小組平日工作用的遊戲,好像沒有太多差別;都是為了活躍氣氛,吸引大家參與到活動中。而雕塑的部分根本就像表演,或者只是呈現我們想表達的主題,就沒有更多意義了,缺少相互連結的東西。
   
        在2013年初國際婦女會議上,我們用雕塑呈現性工作者的現狀、期望、暴力,目的是讓參會的人能夠看到聽到,引起他們對性工作者的關注和理解,進而去汙名化。在過程中,我們有10個人參與雕塑,呈現了來自客人的暴力,員警的暴力,性工作者的快樂,以及為什麼從事性工作性工作者的孩子等。當主持人給出信號這些雕像會發出聲音。在這次表演結束後,我覺得我們缺少連續性!我們只是呈現了這些場景,而且幾個場景各自獨立而分離,還不夠震撼(能讓觀眾有所感觸,而不只是看到而已)。我感覺會議上的呈現其實跟一般表演差不多。

一拖、一拉都可以是有意識的動作
        帶著這些疑惑我參加了第二次培訓。此次培訓我們開始學習和練習如何設計與服務對象相關的遊戲。我知道培訓時的不斷練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敢於在工作中實踐,然而回到機構和夥伴一起帶領活動時,感覺自己是有壓力的過程中會出現突發狀況比如,活動即將開始,協同的夥伴提出身體不適,無法帶領。當時我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以這樣呢,本來說好的,怎麼可以說改就改呢我是著抱怨的,但是面臨著活動即將開始,要處理的是如何能活動順利開展,而不是抱怨或追究責任。這讓我意識到在遊戲環節中我們除了發現自己,透過與別人的互動更看清自己。

        第二次培訓後的再次實踐,對象仍然是大學生志願者。只是這次實踐的目的很明確,所以我在設計課程時比較容易也有信心。因為很多大學生對性工作者有不同印象,我想先瞭解他們眼中的性工作者是什麼樣的,這樣他們在實習後可以跟自己原始的想法有一個對比,看實習後是否與之前的想法有不一樣。

      我設計了2個小時的活動,開展下來也比較順利,基本達到我的目的。同時他們對這次活動的回饋是,感覺新鮮和有意義。活動最後是群體雕塑,志願者一方面呈現性工作者面對的困難,另一方面我也引導他們進行反思:作為社工的我們可以做什麼能做什麼?並且讓他們看到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雖然整個活動從策劃、帶領到結束,讓我看到有些事情沒有想像的複雜,想做就做。
將妳、我、她的真實故事匯總成敘事的論壇劇
生命的意義便隱藏在敘事裡

        但是在帶領中我發現自己會受他人干擾,在遊戲規則和引導方面做得不夠好。因而發現,一個好的策劃,若想真的能夠讓參與者受益,不是一兩個小時可以達成。就像老師說的,需多練習多總結多反思,我再次理解協作者為何需要具備學習的能力。

        第三次種子師資培訓我們接觸到了論壇劇場。這是大家之前就非常想學的,老師曾給我們播放過一些她的紀錄片,看很震撼。但是在前兩次培訓,老師一直沒講太多關於論壇劇場操作方法,只說時機還不到。直到這次培訓才安排了論壇劇場課。

        我們經過兩次的培訓和實踐後,對劇場有了更多的體會,在創作論壇劇時就相對容易了。論壇劇場的敘事的論壇劇創作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為什麼TO引導者需要具備——敏銳的社會意識。
論壇劇場——男人說:哼。沒聽過女人可以當大廚(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但有些故事特別需要這個社會關注,只是往往它們不被社會關注。所以,當許多人都在訴說
相同的故事時,論壇劇場就須要出來了。

        就拿這次論壇劇場演練的《燕兒的故事》這齣戲來說,敘事的主軸是種子之一L的親身經歷,她的小組成員根據她14歲輟學,二十歲夥同朋友報復當初欺侮她的男人的故事,改編成這齣劇。論壇劇演出時很觸動我們和家政工大姐(二十多位觀眾是群平均年齡四十歲左右的家政工——家庭保姆、看護)。燕兒的不公正遭遇和創傷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憤憤不平的大姐們一次又一次的上舞臺取代燕兒做即興演出。

        或許,大姐她們小時候跟燕兒的經歷相似,在家庭和社會都曾經經歷因為性別而被不平等的對待、被欺負。但是,在這些年的社會歷練後,他們接收新的資訊,在論壇劇場的過程中,會從法律面去面對和介入燕兒的處境。讓我看到她們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思考。
飽受屈辱的燕兒跟男人說:你今天給我留下個東西!

        大姐們積極介入的場景讓我很意外,同時意識到我一直追尋的就是這種震撼的方式。就是能夠讓在場觀看演出的人能感受到社會重男輕女、不正義的氛圍!而且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採取行動。而這些劇情場景,都是從我們自己的故事發展出來的。

論壇劇場邀請觀眾思考:如果我是燕兒?








        通過三年種子師資培訓,在親身體驗讀書會、紀錄片論壇,以及回到社群去實踐的過程中讓我對TO有了整體的瞭解。只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懂得了操作的技巧,但是對TO的精神我還需要不斷的修煉,多看一些書籍,也多進行實踐練習。

        TO種子師資結訓後,我原本有兩次機會可以去實踐,但是由於信心不足、膽怯而沒去,我擔心自己做不好,擔心會誤導別人,遲遲不敢到陌生的領域去實踐。何況在我自己熟悉的圈子裡,有時也會覺得力不從心,因為彼此太熟悉而比較隨意,不太容易引導大家投入到遊戲中。但是不論怎樣,我都要鼓勵自己去做!去做並且在做完之後寫實踐日誌,在做與反思中前進,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運用所學的東西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論壇劇的彩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