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被壓迫者劇場在台中大安溪泰雅部落


被壓迫者劇場在台中大安溪泰雅部落

文/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


找回泰雅族傳統部落「分享」的機制

落實共食共享的精神

經由部落人共同的參與,達到共享共做的理想


故事從這裡開始...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大安溪沿岸部落年輕人共同成立大安溪部落工作站,最終於2006年成立在地團隊立案「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

2011年六月底TO中心與【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合作,在中部山區大安溪上游達觀泰雅部落進行為期五週,每週二、三、四下午一點到五點的戲劇工作坊。『這五個禮拜,希望大家多多配合。要在九二一紀念晚會演出我們的故事。』劇場工作坊開始的第一天,德瑪汶協會理事長L表達對成員的勉勵與期許。德瑪汶協會的『部落廚房』(以下簡稱廚房)是協會產業發展的根基,它以推動泰雅族傳統「合作共生」的精神為基本理念,其部落服務的項目從社會福利跨足到教育、社區營造與在地產業。


記得2009TO中心第一次和廚房的LY交流劇場可以為部落廚房做什麼時,他們特別提及2008年到菲律賓交流參訪時,如何被菲律賓原住民團隊以劇場方式呈現社群困境與奮力掙扎出路的演出所觸動,而動了引入劇場作為部落廚房發聲工具的念頭;加上近幾年,部落廚房遭遇發展的瓶頸和組織運作困境的挑戰,而主動和TO中心聯絡,並於2009年夏天在佩萱老師的帶領下,以形象劇場短暫回顧了九二一地震後部落族人復建的心路歷程,其中特別突出的議題是關於,在地人主體意識和外來者助人角色之間權力和義務的拔河。

2009年初次體驗劇場的敘事方法,奠定了廚房和TO中心未來持續進行劇場工作坊,回顧和整理部落廚房生命「檔案」的共識,而有2011年「大安溪沿岸泰雅部落被壓迫者劇場工作坊」計畫的施行。

◎適應與體驗

2011年參與戲劇工作坊的夥伴有二十多位;不同於2009年參與者中包括了多位部落青年、廚房志願者和實習生;這次成員多是在部落廚房工作的廚房媽媽、社工、行政人員,另外有二位屏東那瑪夏婦女團體代表和一位臨近部落的參與者。
 
廚房媽媽J說,『連續四個禮拜三天的下午,時間好長~好多工作都不能做了吶。啊~~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廚房的歷程,都在部落做些什麼,也還是要配合和適應啦~工作就找其他時間空檔完成』。對一早在廚房準備將近八十個『部落獨居老人送餐計畫』的餐盒,接著騎機車將餐盒送到沿岸老人家裡的廚房媽媽,還來不及喘口氣便得投入戲劇工作坊,浮動的心是很難靜下來的。




老師於是請大家在工作坊開始前,合力挪開十來張餐廳沉重的原木桌椅,空出地板,拖乾淨後便成了承載疲憊身心的大地。這也是戲劇工作坊舞動對話的空間。
大夥兒在平日極度忙碌、充斥大小、高低呼喚聲和快速行走的地板上躺下,放鬆四肢、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呼吸的進與出。看到這場景,社工實習生H說,『感覺大家的心都沉澱下來,這裡頓時變成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短暫的靜心,好讓夥伴們調整身心,進入戲劇工作坊。


◎遊戲中學習

戲劇工作坊開始了!過程中我們總能聽到『哈~哈~哈~』此起彼落的笑聲。有時是因為看到別人的動作忍不住大笑,有時則因為某位害羞展現肢體或開口說話的人,引來大家歡樂鼓勵的說笑聲。更常發生的是,那些第一次參與劇場活動的人,他們東看看西瞧瞧的,似乎想看看其他學員如何回應老師的邀請,作為自己動作的參考。老師覺察到部分參與者羞澀放不開的狀態,於是在分享感受時,會先分小組進行一段時間後,再請大家圍成一個大圓進行團體分享。老師認為這樣可以讓那些還在摸索、試探的人,漸近地練習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

遊戲,除了讓全體學員放開被日常事務壓迫的身心,還可以進一步認識彼此。而且僅僅幾次遊戲後,我們便看到原本放不開的學員,竟然忘我的投入遊戲過程中,沒有初始的窘迫狀態,放聲大笑不再是因為他人的動作,而是完完全全因為自身的投入!



◎感動後的凝聚
劇場,讓人看到卸下面具、心防後最真誠的樣貌。廚房的運作並沒有科層組織上、下權力位置之分,所以在組織的藍圖上,每個人都是一片重要拼圖,假如缺少了哪一塊,就拼湊不出完整的拼圖!
 
廚房今年新進了近十位員工,平日一踏入廚房便立即投入繁忙的例行工作,能夠深入認識彼此的機會幾乎沒有,因此遊戲過程除培養默契拉近夥伴之間的距離外,也建立信任感。



廚房夥伴從早到晚相處於日常工作中,看似關係緊密,然而透過工作坊,才忽地看到,對彼此的認識其實是陌生而疏離的。在一次『生活中最困難的角色』單元分享時, FT兩位廚房媽媽分享廚房工作外生活的艱辛時,忍不住哭了起來。老師隨即邀請大家展開雙手環抱身旁的夥伴,把手心的溫暖傳給身旁的人,用心透過雙手給予支持的力量。雖然僅只是簡單的擁抱,但肢體的表達超越了語言。幾位夥伴不約而同地表示,非常感動和珍惜此時此刻所凝聚的力量。
                
            為了趕製中秋月餅,暫時放下戲劇工作坊,大家一起幫忙剝樹豆。
 

◎回顧脈絡



工作坊的後三個禮拜,老師引導大家回顧部落廚房從19992006年成立【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前發展與轉化的脈絡。
『那一年,我們發生了……』數位廚房資深成員憶起九二一後一路的篳路藍縷及曾經發生的深刻事件,新進成員則聚精會神的聆聽廚房的陳年往事。新成員說,劇場讓我了解許多事,也看到了協會每個人的艱辛。發現原來很多事不是想像中那麼的簡單,是要經過許多的困難以及大家的努力才能完成。』

泰雅族的GaGa精神是部落廚房的理念,但什麼是GaGa精神呢?透過部落耆老創作的生動雕像,年輕的泰雅族人和實習社工進一步理解GaGa指的是女人負責:祭典(祭祀祖先)、織布、食物剝皮、倒酒、跳舞等;男人負責:打獵、打小米、婚嫁殯葬等儀式。

以劇場的方式,學習和認識泰雅傳統文化的一個面向。


小米田中的工作坊
                                                廚房歷經幾年嘗試種植小米的挫敗後,終於在今年有了
                                                成功的收割。它對廚房的發展是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從大夥兒熱烈的討論中,提出『老人送餐』、『第一次擺攤』和『廚房與部落其他組織的磨合』是協會成立前三件最重要事件的共識;大家一致認為是通過了這三個挑戰,廚房才能走到現在。接著就這三個重要議題,分組進行細節的回顧和排練,準備在九二一晚會呈現。其實這個過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使得那些沒有參與廚房過往的夥伴,透過困境的再現,可以參與共同思考廚房的未來並付諸行動。
◎成長與收穫

『五週所學與所排的戲要在九二一紀念晚會上演出!』
這樣的期望讓許多廚房媽媽緊張不已,同時,卻又充滿了雀躍的期待。在密集五週的工作坊,所有夥伴幾乎全程參與。最後老師引導廚房成員將2011年集體創作的三幕劇,串上2009年創作的地震、籌備工作站,成了一幕幕部落廚房成長的生命故事,並由廚房成員共同為這齣戲命名『愛。深耕。茁壯』;這是落廚房夥伴見證被壓迫者劇場的方式。我們期待部落廚房藉由戲劇的發聲,讓更多人認識他們追求部落共同照顧的理想:
~找回泰雅族傳統部落「分享」的機制
~落實共食共享的精神
~經由部落人共同的參與,達到共享共做的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