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愛與希望的遺產。解放教育前行者——A Brief Biography of Paulo Freire 保羅‧弗雷勒簡介

by Leslie Bentley    翻譯:萬佩萱

        1921919日出生的教育工作者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 在巴西東北部的成長經驗影響他畢生的工作。當時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迫使Freire在很小的時候便經歷了饑餓和貧苦。在Moacir Gadotti的《閱讀保羅‧弗雷勒》一書中,Freire回憶“我因為饑餓而無法學習。我不笨,也不是不想學,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允許我受教育。當年的經驗一次次地向我展現社會階級和知識之間的關係。Freire 在貧困農村及勞工中成長,對因社經地位而影響接受教育機會的基層人們有深刻的體驗。

        Freire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文法老師。即便在那個年紀,他的直覺便促使他用對話的方式教學,並努力理解學生的期待。FreireRecife法律系任職時遇到他的妻子Elza Maia Costa de Oliveira,她是小學老師也是影響Freire至深的人。他們在1944Freire23歲的時候結婚,生養了5個孩子,其中3個是教育工作人員。Gadotti認為FreireElze的影響畢生致力學術研究,並協助他在教育方法上的精進與突破。

        1946Freire 擔任SESI輔導勞工和勞工家庭研究單位教育主任時便展現出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這時候的他注意到菁英式教育和勞工真實生活之間的斷裂。Gadotti說“這經驗開啟了他研究民眾生活語言的道路。這段日子Freire積極參與公眾文化運動,並發表許多文章支持該運動,同時在1959年博士論文《當前巴西的教育》中表達他對民主的公眾文化的支持。然而,他的信念讓他背上了「叛國者」的稱號。

FREIRE的解放教育

Freire 的識字教育歷程關注的不僅只是識字教育,更是為了認識世界。他認為識字教育關係著批判意識的發展;批判意識的形成使得民眾有能力去“問"他們的歷史和社會狀態——閱讀他們自己的世界——以創建民主社會的主體為目標(這在當時的巴西是一個全新的觀念)。就教育而言,Freire堅信教師和學生相互對話;認為教育是二者相互學習、相互提問、相互影響的歷程,並在建構意義時共同參與。

具體說,這個教育方法從教師與人互動開始;教師向人們徵詢,並列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彙清單。教師這才開始理解民眾真實的社會生活,同時發展出一系列富生命力的字彙和話題,以便引導教學或“文化圈子"(註:學習小團體)的討論。在教育中運用那些和人們生活習習相關的字彙(或讀寫),將開啟人們覺知意識的歷程。在這樣的教育過程,現實的社會結構得以被批判與檢驗。

Freire的教育方法在1962年巴西識字教育實驗中,使得300個農民工在45天內學會了讀和寫。促使巴西政府在全國設立了上千的“文化圈子"。不幸的是,1964年軍政府終止了該項實驗,也改變了Freire的命運。

(註:完整理解Freire教育哲學,請閱讀Gadotti 1530頁 Paulo Freire 的教育和批判意識。更多關於Freire覺知意識,請瀏覽Tom Heaney網站http://nlu.nl.edu/ace/Resources/Documents/FreireIssues.html

流亡

1964Freire因叛國罪被巴西監禁70天后流亡國外。他在玻利維亞短暫的停留,接著到智利居住了五年,參與當地民主的土地平均分配重建運動。196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教育即自由的實踐》(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這本書獲得很大的迴響,並因此在1969年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1968年他完成了著名的《受壓迫者教育學》1970年發行西班牙文和英文版,巴西則到1974年出版。

1970Freire受邀到日內瓦工作了10年,擔任世界教會協會的特別教育顧問。這段期間,Freire到世界各國幫助許多國家實施公眾教育和識字教育重建。他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之一是在幾內亞比索(西非國家)建議國家要加強識字,而出版《教育的步驟――致幾內亞比索的一封信》。

回巴西

1979Freire被批准返回巴西。1980年結束他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西,在聖包羅市加入勞工党(簡稱PT),從1980年到1986年負責聖包羅市的成人識字教育。1988年勞工黨選舉獲勝,Freire 被指定成為聖包羅市教育局局長。他擔任局長時針對識字教育培訓所制訂的辦法和教育革新措施,到今天還影響著聖包羅市和巴西。以保羅弗雷勒之名的研究機構在1991年設立,(該機構)因他的教育學理念聚集了無數的學者和批評家們...在永恆的對話中,它養育並提升了新的教育理論並介入人們具體而真實的生活...(這項工作)被21位博學的核心學者在18個國家傳遞下去。這個研究機構以聖包羅市為核心並完整保存了Freire的檔案資料。 (Visit the Instituto Paulo Freire web site at: http://www.paulofreire.org.)

榮譽與成就

Freire在教育思想與實踐的深刻影響力為世界各國所讚譽。他接受過無數獎項,包括榮譽博士頭銜,以及比利時為國家發展貢獻的國王獎,他和妻子在1985共同獲得傑出教育工作者獎,1986年獲聯合國科學科文組織和平教育獎。1986Freire的妻子Elza去世。Freire 再娶Ana Maria Araújo Freire接續Elze在教育上的角色。(上述生平文字主要來自Gadotti的著作及他的"向Paulo Freire 致敬"http://nlu.nl.edu/ace/Homage.html


一個愛與希望的遺產

1997年五月二日Paulo Freire 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5歲。所有認識Freire的人――無論他終生的朋友或透過他的著作而認識他的人,都以最深的敬意悼念他。戲劇藝術家David Diamond說,當我第一次讀到Paulo Freire的著作時,我驚歎、寬慰與滿足於他能夠那麼清晰的說出我所知道的和感受的...這是我自己從來無法說明白的。"這也是為甚麼許多人被Freire感動。他被讚譽為世界的愛,憐憫和希望。

Freire所希望,他的理念應根據政治情況不同\知識份子的思想及社會的趨勢而持續調整和再次闡明。就希望而言,他倡議,“提升全球受壓迫者的覺知意識,創造主體性的新形式和新的解放練習,這將引領一個新的政治文化和民主的社會結構的形成"

       在全球化的時代,
敘事故事的釋放必不能忽略文化主體意識的根源,
人們不能放棄以全球為基礎的協調溝通機會,
只要努力讓更多人接受具有教育性的學習,
啟發深度內省以增進入的權力,意識壓迫的社會結構,
人們便有創造自己身分和真實存有的動力。
――Freire的教育信念是
       挑戰人們在思想和深度上
       朝向個人化和社會解放發展的應用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者註: 提問式的教育是Freire翻轉教師(教)與學生(學)單向傳授教學的重要概念;而提問式教育更是引領人們發展批判意識的關鍵。摘錄《受壓迫者教育學》提問式教育內涵:

提問式的理論與實際是,將人類的歷史性當作他們的起點。往回看(人們的歷史經驗),其實是為了要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以使得他們更有智慧地建造未來。

提問式的教育起點在於民眾自身...自人與世界的關係開始,其出發點必須也與此地此時的人們有關,其中,此時此地構成了人在其中沉淪、興起與行動的情境。

提問式教育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將情境呈現於人們面前,由於情境成為認知的(客觀)物件的同時仍可以知覺到自身的(主觀)知覺,人們因而可以對現實保持批判的客觀態度。進一步深化對於其所處情境的意識,會使得民眾把其情境當成具有歷史性的現實來理解,認為它是可以改造的。他們不再只是順服,而有著改造與探究的動力,他們感到自己對於現實是有控制能力的。

教育倫理:對話的存在必須倚賴差異...所有教育者必須秉持一種普遍倫理學,這倫理學是——教育者要誠實公平 尊重 自由地跟學生對話教學。



WEB LINKS
http://nlu.nl.edu/ace/Homage.html (An Homage to Paulo Freire)
http://nlu.nl.edu/ace/Resources/Documents/FreireIssues.html (Tom Heaney’s Excellent Piece on Freire)
http://www.paulofreire.org (Raymond V. Padilla of Arizona State U. on Freire) (In English and Portugue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