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萌芽中的大陸民眾劇場

文/萬佩萱(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 執行長)

民間組織的崛起:民眾劇場[1]拉開序幕

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文化、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性的民間組織陸續到大陸設立辦公室,少數大陸知識份子也在90年代中期,開始設立本土性的非政府、非營利民間組織。基於北京2008年奧運的綠色訴求和官方對政治的敏感,民間組織多從環境保護的領域切入公共議題,進行環保組織教育。民眾劇場即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引入。
 
由於多數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以下簡稱NGO)集中在資源相對豐富的都市,例如北京,因此民間團體引用戲劇方法推動教育工作的起點發自北京也就不足為奇了。
北京的「美中環境基金會」和本土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應是最早在大陸採用戲劇手法融入NGO議題的兩個團體;不過,這是千禧年後的事了。「自然之友」自2004年開始積極與香港「樂施會」2合作舉辦數場融合了戲劇的發展教育工作坊,培訓物件是散佈大陸各地關注不同議題的NGO,因而進一步觸發戲劇手法在不同公共議題的NGO間擴張伸展的機會。緊隨北京之後,上海和廣州兩個沿海大城市亦在最近一年多開始了戲劇工作坊的活動,廣州的志願者甚至組成劇團,在極短時間內數度到民工聚集的地方義務演出,從他們密集的演出場次,不難想見議題戲劇化在弱勢群體中引起的強大迴響。
為了讓讀者對中國大陸民間團體的戲劇實驗有較好的理解,我順繭抽絲地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NGO作為這篇文章的主軸,穿插個人或小型草根組織的動向,嘗試編織出一幅大陸民間組織運用戲劇方法的約略圖像。我知道在如此大的國度裡企圖作這樣的事有點自不量力,也不免發生挂一漏萬之憾,但是由於各團體的慨然協助,我相信重要的組織、契機基本上是囊括在這篇文章內了。
北京:美中環境基金會(US-China Environmental Fund以下簡稱USCEF
USCEF19951月在北京設立辦公室,是美國第一個在大陸設立辦公室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基金會的首要任務致力於將環境計畫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為公眾的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建立成功的模式;所以雖然USCEF是一個民間非政府組織,但它是站在與政府合作的對等夥伴位置,工作著重在推動大型國際環保會議,引進國際專家的技術支援和經驗,創建並執行環境示範項目,例如:八達嶺國際友誼林專案、四川臥龍熊貓繁育中心改造規劃方案等。USCEF為了加強與大陸教育、環境部門建立互信的工作夥伴關係,在2001年進一步設計了「教育和覺知戲劇」(Theatre for Education and Awareness,以下簡稱TEA)的戲劇方案,以協助大陸的學生、老師和社區進行相關議題的探討,同時開啟個人在環保、健康、教育、貧困、民工、經濟等方面的自我察覺能力。該方案獲得美康菲石油公司的贊助,雙方進行為期五年的教育戲劇合作計畫,開始推動以環保議題為主的TEA工作坊。
TEA的啟始
20016USCEF在北京舉行第一次TEA工作坊,請來英國戲劇專家Tara Duffy指導北京市西城、朝陽、海澱、房山等6個區縣110餘名中、小學學生,運用自主性和互動性的方式,通過舞臺表演形式,把日常生活中關注的環境問題表達出來。根據當時北京記者的報導:這種將環境教育與戲劇表演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在北京還是第一次。2001617日第一屆北京市青少年環境戲劇匯演在北京海澱區萬泉小學舉行,表演學生自編自演、以保護環境為題材的童話劇、音樂劇等節目,例如:反映雜訊擾民的《如此生日會》、諷刺空氣污染的《小狐狸賣空氣》、訴說海洋污染的《海底動物學校》、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放飛》,以及有著極強諷喻意義反映未來水資源枯竭前景的《水》等。
隔年4月,續在北京舉辦了第一次的國際環境劇院教師培訓,物件是北京7個區縣中小學、幼稚園教師以及群眾藝術館的教師。這次培訓著重在結合戲劇和互動式教學方法,讓教師們在短時間內掌握戲劇表演的技巧,以便教師們具備在日後對其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能力。在導演Tara的指導下,教師們即興編排和表演了幾出環境小品,用雕塑形象、形體語言、對白的方式表達了學員們對環保的理解、對環境的認識。
蓬勃發展的階段
TEA工作坊第二任導演是來自美國的Jose Garcia Davis,他於2003年引入Augusto Boal的被壓迫者劇場手法,首先培訓了三所學校學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北京舉辦的「環境人口與可持續教育發展項目」會議上演出。USCEF並於大會上提出建議案,規劃了一系列的TEA計畫。該計畫共有七大項,分別是:
l   TEA教師培訓:為教師、學生、社區人士舉辦初階戲劇工作坊,進行即興表演和戲劇創作培訓。完成高級培訓的學員將由USCEF授權,成為基金會「TEA工作室」成員,到社區、學校、機關、工廠等推廣環境教育3戲劇的工作,並定期參加環境戲劇的匯演與交流。
l   TEA課後活動計畫:在北京、天津、塘沽及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區村莊的中、小學進行課後戲劇工作坊,指導學生和教師們創作環境教育戲劇,將TEA漸進地擴展至其它城市、社區和學校。
l   TEA夏令營:培訓中、小學學生和教師即興表演的技術和環境戲劇的創作,並於夏令營中做成果演出。
TEA
企業公民計畫:提供公司和贊助企業的員工初級TEA青年工作坊。
l   TEA教練團計畫:邀請舞臺藝術專業人才、國際演員和技術人員,義務指導年輕的TEA表演者專業設計的知識和技能。
l   駐社區的藝術工作者:TEA的專家們在社區、學校或機構內擔任駐社區藝術工作者,期間將針對社區的成人和青年舉辦TEA工作坊,並創作出具有一定品質的環境或社會重要議題的劇碼。
l   TEA教學手冊:編寫中、小學階段學生TEA課程操作說明手冊。
Jose20032月至20044月共到訪大陸四次,分別在北京、天津與塘沽舉辦了24梯次的教師、學校課後戲劇工作坊和一次夏令營。
USCEF戲劇專案人員趙小剛表示,基金會從2001年開始定期舉辦「教育戲劇」活動,培訓中、小學及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但這些教師都是透過私人關係向教育界發佈訊息而來的。他們唯一一次在環保團體網站上公開發佈訊息,向社會人士開放的培訓,是200310月在北京101中學舉辦的環境戲劇教師工作坊,這也是筆者有幸參加的一次。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培訓分為初、中、高三階段進行。參與初級培訓的學員,經專家考查入選後,得以簽約的方式進入中級班,並成為USCEF的特聘教師,中級培訓後再次獲得導演選拔的學員,則進入高級班,筆者有幸成為最後進入高級班的21人當中的一位。
艱難的道路
如同任何民間組織一樣,USCEF最大的難題是經費來源的不穩定。由於諸多原因,導致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在2004年中止了對TEA計畫的贊助,USCEF不得不暫時停止北京、天津與塘沽的TEA後期計畫(包括:企業公民計畫、教練團計畫和TEA教學手冊),並將辦公室移轉至四川省臥龍熊貓基地。戲劇專案的主任趙小剛因而離開基金會,但持續在北京101中學開設戲劇選修課,並於2004年「海峽兩岸行動研究研討會」、及今年北京大學主辦的「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專案上介紹戲劇在教育中的應用。筆者個人則參加NGO「自然之友」的「綠色希望教育行動」擔任志工,接連兩年到廣西和山西的希望學校用論壇戲劇[2]的方式在學校做戲劇實驗;也在北京為NGO「天下溪」舉辦的西部貧困大學生冬令營主持戲劇工作坊,討論「社會正義與公平」議題
200510USCEF獲得一筆私人贊助,導演Jose和筆者因而有機會在四川臥龍熊貓基地駐守三個星期,為當地一所中學、二所小學進行了六梯次的戲劇工作坊,並於第一屆臥龍自然保護區國際環保會議上,演出六場學員原創的環保戲劇。目前基金會仍緊鑼密鼓地為2006年春季在臥龍舉辦的第二階段戲劇工作坊計畫募款。USCEF創始人Marc Brody向筆者表示,基金會仍在努力尋求合作夥伴,期待在預見的未來重返北京共同參與推動2008年綠色奧運的工作。
總體看來,導演Jose Garcia Davis2003提出的TEA方案十分完密周詳,遺憾的是USCEF並未將參與培訓的學員組織起來,活動結束後亦未做回饋調查,因此即便完成了多梯次、龐大人數的戲劇活動與培訓,但是工作坊完了也就結束了,沒有留下可供參考研究的資料;至於教師或社會人士回到工作崗位後是否將它運用在教學或社區推廣上,基金會不曾追蹤調查。根據筆者的瞭解,目前除了USCEF前工作人員趙小剛和筆者之外,幾乎沒聽說參與培訓的學員持續在校園或社區推動TEA工作坊。USCEF負責人的意圖似乎不在培育TEA志工或在民間推動任何形式的戲劇運動,而是專注於國際環境保護會議上的演出和與地方政府合作的環保工程上,這使得TEA工作坊的功能狹隘成一時的演出,而多年培訓與集聚的人力都就此散去,實在有說不出的可惜。
北京: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自然之友」是大陸第一個由政府批准成立的民間環保團體,成立於19943月。該組織以開展群眾性的環境教育、宣導綠色文明、建立和傳播具有大陸特色的綠色文化、促進大陸的環保事業為宗旨。
緣起
自然之友有機會結識民眾劇場[3],起緣於與香港「樂施會」的合作計畫,也是緣於對發展教育4的一種新嘗試。2003年,在香港樂施會的資助下,他們結合了原有的環境教育專案「羚羊車」的理念,加入發展教育的視角與實踐,成功啟動了教育價值更深入的「羚羊車青少年可持續發展教育專案」。
引入教育戲劇手法
延續先前與樂施會合作的經驗,20044月,自然之友首次在北京舉辦了有系統的「發展教育學習工作坊」。為了將戲劇的教育手法引入大陸本土的NGO,他們廣邀各個NGO和民間組織參與培訓;受邀參與的包括有:北京地球村、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惠澤人諮詢服務中心、綠網、貴州高地發展研究所、北京師大農民之子、綠色希望、上海熱愛家園、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等團體。
    此次工作坊,由香港樂施會推薦的兩位公民教育的老師陳玉蘭和歐怡雯,介紹民眾劇場基本手法以及如何運用戲劇的方法探討發展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相關議題;引起與會者很大的興趣。培訓先由老師介紹民眾劇場常見之手法(塑像劇場),分別讓參加者經歷兩個不同的「過程戲劇」教案(一為有關民工的爭紮;一為有關探討藥物專利的問題),再介紹教案設計原則;最後,由參加者就各自關心的社區議題,分成小組設計實習教案。同時在樂施會的幫助下,由自然之友、綠網、天下溪三個夥伴合作架設了發展(公民)教育推廣協作網路網頁
跨領域NGO攜手合作
有了第一次戲劇經驗後,他們在香港樂施會的贊助、和天下溪、綠網的合作下,繼續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戲劇工作坊。
第二次工作坊在20058月舉辦,將發展教育相關議題與戲劇手法相結合,邀請了環境、教育、青年、鄉村建設和扶貧等不同領域的民間組織參與培訓,為的是提供參與者,結合不同議題討論價值觀、協同創造教案和實踐教育戲劇的機會。同時,希望從學員中尋找有潛能者成為種子教師,組成4-5人的培訓者隊伍,負起將戲劇運用到發展教育的任務上,以便為更多的NGO進行培訓活動。另外,他們更針對不同議題的發展教育設計本土教學案例,以便日後學員們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實踐。
同年10月,他們舉辦了第三次工作坊。在延續第二次工作坊的目的和培訓的基礎上,25名來自不同領域的民間組織代表參與了此次活動;這些組織都已經在各自的工作中嘗試實踐相應的教學工作,並準備在未來繼續扮演實踐發展教育工作的角色。活動期間,各個團體再次分享各自教學實踐活動的經驗、疑惑和挑戰,老師們也針對具體的實踐回饋給予建議,強化了發展教育網路的交流平臺作用。
筆者全程參加了第二次的工作坊,深受感動;我必須說,自然之友的「發展教育工作坊」是一個結合國內民間組織智慧與資源相互扶持、成長的示範。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
「天下溪」原名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成立於20036月,是一家民間非營利教育機構,其宗旨為:坐而論道,起而行之。通過理論探討、教育探索和公益行動,豐富鄉村教育資源,保護地方及民族文化多樣性,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公民社會的形成。優先領域是:鄉村教育資源整合、環境教育及公民教育;現有專案為:鄉土教材開發、鄉村社區圖書館援助計畫、天下講壇(向公眾開放的講座)、發展(公民)教育推廣協作網路、影像活動等。
一次戲劇實驗
由福特基金會贊助,「天下溪」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西部大學生冬令營,進行了第一次的戲劇實驗。
冬令營在20052月於北京展開,學員包括西南部貧困地區貴州、廣西、雲南八所大學學生和教師,目的在於探索貧困生群體的非正規教育交流模式,把「非物質救助」的助學理念進一步具體化、可操作化,強化它的可複製性和可持續性,以此促進高校貧困生群體在社會服務和公共活動中自我教育、自主成長。活動內容結合了環境教育培訓、社會行動者講座、戲劇工作坊、體驗北京NGO實際運作等課程。
天下溪為學員們設計了發展(公民)教育戲劇工作坊的環節,嘗試使用戲劇的手法,深化學員們對貧困和社會公正問題的理解。在指導老師歐怡雯和筆者的引導下,學員們通過形體動作、語言表達、角色替換、情境設計、場景討論等方式生動地進行思考和創作,並在這一過程中,對理想與行動、人生道路的選擇、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貧困等許多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工作坊最後採用Boal論壇劇場的手法反思、批判現實社會和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次戲劇實驗,學員們共同編演了三出戲劇,分別是《那一口鍋》(呈現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救救我的孩子》(呈現農村醫療資源匱乏)和《城市打工仔的日記》(呈現弱勢族群的無奈)。論壇劇場結束後大夥兒就地舉行了一個討論會,分享學員們的感受,幾位學員激動地站出來表示,日後自己針對不正義的事必定採取行動,讓筆者再次感受到參與者在觀看演出與反思過程中被激發出的能動力,再次證實論壇劇場的能量顯現在參與者被觸發的後續行動力上。
上海: 靜安區社區劇場  
靜安區的戲劇工作坊於2005年在退休劇作家李嬰甯5的推動下成立,由靜安區文化館提供免費場地,為上海市退休中老年戲劇愛好者提供一個活動。成立一年來,學員固定在星期一的下午進行戲劇培訓;偶爾參加社區的演出並做戲劇推廣活動。目前,他們正積極新劇碼的排演,計畫受邀在今年臺灣的戲劇藝術會和明年夏天香港的國際教育戲劇聯盟大會上演出。
相對於大陸眾多NGO而言,這是一個鬆散而且更多自娛性質的社區戲劇工作坊。但是由於推動者本身受過教育劇場的結構性培訓,加上文化館代表和導演對於採用論壇劇場或隱形劇場,引導市民探討上海社會急劇變遷下的各種衝突現象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未來靜安區社區劇場的發展不可小覬。
上海:綠根力量
「綠根」設立於2003年,宗旨是:協助民間小型草根組織的發展,最終能夠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根據綠根,上海現有NGO服務的人群分別有:支持西部教育、殘疾人、愛滋病者、三農問題、城市民工子女教育等。目前綠根的主要工作是提供這些剛開始運作的小型基層草根組織培訓、諮詢的工作,間或舉辦沙龍、論壇、拍小型紀錄片等。
一顆種籽
綠根的成員去年年中在廣州觀看並錄製了木棉劇團的排練和演出,深刻感受到戲劇引發的震撼力。目前正積極規劃引進戲劇為上海的草根組織進行培訓,計畫在下半年推出戲劇工作坊,希望藉此促進民間組織間的交流,增加草根組織的運作能力。
整體而言,上海是大陸快速發展的幾個大型城市中NGO數量相對較少、成長緩慢,而且運作能量較低的,但是綠根將自己定位為服務小型草根組織的胸襟,讓筆者看到上海草根組織的無限生機。
廣州:木棉花開志願者行動網路(Kapok Volunteers Network
2003年底廣州市一群志願者為了傳播公民理念、宣導草根行動,設立了「木棉花開志願者網路」(以下簡稱「木棉」)。它的宗旨是一個志願者進行溝通交流、知識分享和資源互助的網路平臺,試圖傳播志願者理念,宣導公益行動,推進本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宣導建立一種融藝術、行動和交流為一體的新的公民生活方式。
2004年木棉創始人之一的彭微風前往北京參加「自然之友」主辦的發展教育戲劇工作坊,返回廣州後積極推動戲劇工作。並在香港樂施會、亞洲民眾戲劇節成員及聆動空間6的支持下,由香港樂施會贊助經費,在該年的2月至7月舉辦了二梯次戲劇工作坊和一次論壇劇場,並於20053月舉行「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坊,6月又舉行由香港資深劇場人莫昭如主持的民眾戲劇簡介工作坊,自此對「以民眾戲劇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產生濃厚興趣。於是,緊接著在7月、9月及10月,邀請香港的劇場工作者主持第二輪論壇劇場工作坊及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坊,更趁前三藩市默劇團的藝術總監丹沈利(Dan Chumley)先生11月到香港之便邀請他到廣州主持一次戲劇工作坊。
木棉的成員于20057月成立了木棉花開劇團,目的即是「以民眾戲劇形式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劇團的成員們體認到珠江三角洲是大批外來民工聚集的地方,目前各方為民工們提供的服務不只單一而且稀少,所以決定劇團以服務外來民工群體為主。劇團成立之後,曾到廣州及深圳民工的聚集地,演出論壇劇場及一人一故事劇場,反應熱烈令人動容。木棉經過幾次演出及不斷的磨合後,成員們對民眾劇場的認同感越來越強烈,遂於2005年底會議上訂立了劇團的宗旨:透過民眾戲劇,啟發大眾自由表達。
在香港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莫昭如等人的熱心幫助下,劇團成員得以陸續到香港參加不同類型的工作坊研習,例如「Transformance」教育戲劇工作坊、「活報劇」工作坊(Living Newspaper)、「Solo Playback」工作坊等等。
木棉劇團的戲劇之路是結合了大陸和香港民間團體的資源,在民間資源分享的信念下邁向學習成長的道路,更在其周邊民工聚集處展現了曼妙的花姿。
結語
縱觀大陸民間在戲劇手法的運用;排除特殊經營模式的美中環境基金會;本土NGO要到最近兩年才開始學習將戲劇融入組織關心的議題上。現實情況是,大陸懂得這一套手法和具備人本觀念的本土教師幾乎沒有,就筆者所知的極少數一、二位有能力的人,又未必認同NGO服務社會的精神或具有組織運作志願者的能力與概念,以至於戲劇工作坊的培訓課程多有賴香港和外國的老師、導演。所以,教育戲劇師資的養成,是當前大陸NGO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障礙。所幸,北京自然之友已經預見此困境,並有了相應的規劃,「希望從參與培訓的人員中尋找有潛能的成員成為種子教師,組成4-5人的培訓者隊伍,承擔將戲劇運用到發展教育上的任務」,即為舉辦第二、第三屆工作坊的目的之一。只是,後續成效如何,還有待時間觀察。
然而筆者對大陸本土NGO的民眾劇場前景仍然相當樂觀,這除了是劇場本身具有觸發人們自主、自發行動力的魅力外,還因為從搜集整理的資料中可以發現大陸不同城市跨領域的NGO,從北京、上海到廣州都有具有一個寶石般珍貴的特質,就是,無論自己組織的規模大或小,都在在顯示出極其寬大的胸襟,譬如,積極為其它組織進行戲劇培訓工作坊的自然之友,或,定位自己是為小型草根組織服務而計畫引入民眾劇場的綠根力量。我相信假以時日,大陸的民眾劇場必如廣州的木棉——花開。

(這篇文章得以完成要特別感謝以下這些朋友的協助:美中環境基金會導演Jose Garcia Davis、美中環境基金會創始人Marc Brody、前美中環境基金會戲劇專案趙小剛、自然之友發展教育項目張赫赫、李潔,天下溪負責人梁曉燕、綠根力量負責人曲棟、靜安戲劇工作坊李嬰寧、木棉花開志願者網路彭微風。)


[1]民衆劇場指的是應用戲劇的形式去呈現個人、社區、社群或社會間的各種矛盾與衝突。
2樂施會(Oxfam)是一個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扶貧組織。香港樂施會的資金來自香港市民。其董事局亦由香港人組成。樂施會現在的12個成員國在100多個國家中有賑災及扶貧項目。
3環境教育在此指的是廣義的環境,如:環保、教育、醫療、社會、貧困等
[2] 論壇戲劇是Augusto Boal被壓迫者劇場結構發展至第三個階段後的一個部分。(Boal 著作《被壓迫者劇場》臺灣 賴淑雅翻譯)

[3] 筆者按:自然之友原本稱之爲教育戲劇。然為了避免與臺灣九年一貫的教育戲劇混淆,經與香港戲劇老師歐怡雯、自然之友理事溝通后;雖然筆者深感對自然之友的不尊重;但考慮讓臺灣讀者較好的理解,不得不將原活動名稱教育戲劇改爲與其本意近似的民衆劇場
4聯合國在1975對「發展教育」下的定義:發展(公民)教育是關於已發展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人權、尊嚴、自主及社會公益等活動,鼓勵思想交流及彙集,並繼而行動起來推動社會改變,塑造一個較合理和公正的社會和經濟秩序。自然之友:聯合國發展教育的概念是為了對環境教育的深層拓展,以直接服務於公民教育、服務社會公民的培養,其核心價值與自然之友致力推動的環境教育原則是一致的。
5上海專業劇作家1995年到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參加IDEA大會,會議期間觀摩世界各國代表的示範。1996~1998年在英國伯明罕中英格蘭大學教育學院國際教育戲劇研究中心參加暑期學校DIE & TIE密集課程培訓,受教於David Davis 博士,並聆聽Dorothy Heathcote Gavin Bolton 教授的講座,系統學習了有關教育戲劇的專業。
6 「聆動空間」(Living Stories Playback Theatre)為香港劇團,專事「一人一故事劇場」訓練及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