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教育部一0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第61期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性別/人權與公民教育》
文:萬佩萱 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執行長
2012年五月臺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以下簡稱TO中心)參加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以下簡稱願景,註一)舉辦的「旅行可以不一樣——尼泊爾村落體驗志工行」,我們和願景工作人員、十位台灣各領域的職場女性志工及一位國中應屆畢業女生,從尼泊爾首都乘車到近郊Patalekhet村,進行村落發展計畫。
尼泊爾的婦女
尼泊爾在中國和印度兩大國境之間,全國近80%人口靠務農為生。又因為位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隆起的山脈中,國土呈北高、南低的階梯走勢,土壤侵蝕程度大,將近60%的農家採梯田方式耕種,耕作方法落後,收成好壞取決於自然氣候,加上二十多年的政治紛亂,導致尼泊爾是全世界十個最窮的國家之一。
在尼國,婦女承擔所有家庭勞務,照顧孩童、家務、農事、牲畜等。然而,如早期台灣社會一般,婦女被視為不能增加家庭收入的消費者。加上光是宗教禮俗就有許多針對婦女的禁忌;除平日不讓女性接觸神像或法器外,更視婦女月經為不潔。婦女在月經期間不能到寺廟禮佛、不能接觸任何人的身體、不能進廚房工作以免碰觸食物;部分婦女不能住在家中、不能看到父母臉孔;偏遠村落婦女,甚至必須離家住到公共牛棚。
婦女在家庭、教育、經濟與社會各層面,資源配置和取得均處於弱勢位置,健康長期為家庭、政府所忽視。常見的婦女健康議題有:高風險生育、營養不良、貧血、子宮脫垂和生理期衛生等。這趟旅行,以促進尼國農村婦女生理期的衛生保健為主要目標,課程內容包括戲劇演出、保健知識、縫製布衛生棉和按摩服務。